随着5G-A(5G-Advanced)网络在国内加速落地,其核心特性——通感一体(ISAC)与无源物联网(Passive IoT)正从技术概念转化为产业的驱动力。从工厂的智能质检到城市的低空管理,从物流的无人配送到远程手术,这两项技术正在重构“连接”的边界。
通感一体:让基站“看”得见、“感”得清
通感一体技术通过整合通信与感知功能,使基站既能传输数据,又能像雷达一样探测环境。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传统传感器覆盖范围有限、成本高昂的痛点。
智能制造:在河北保定长城汽车工厂,5G-A通感一体基站覆盖3万平方米车间,实时监测200台AGV小车的位置、速度与载重,定位精度达2厘米,较UWB标签成本降低80%;通过分析设备振动频率,提前3天预测轴承故障,避免非计划停机损失超千万。
低空经济:深圳大鹏新区利用5G-A通感一体网构建“数字空域”,基站可同时追踪500架无人机,识别飞行高度、速度与方向,误差小于0.5米。美团无人机在试点中,5G-A网络保障飞行稳定性达99.99%,较4G提升2个数量级,配送时效从“小时级”缩短至“分钟级”。
智慧交通:上海延安路高架部署的5G-A通感一体路侧单元(RSU),可实时感知车流密度与车速,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,试点路段通行效率提升22%;通过识别行人闯红灯行为,联动路边显示屏事故率下降31%。
无源物联网:让万物“零功耗”联网
无源物联网技术通过采集环境能量(如射频信号、光能、热能)为标签供电,实现“零电池、零维护”的万物互联。其突破性在于将物联网设备成本从数十元降至几,覆盖场景从“高价值资产”扩展至“海量低值物品”。
零售管理:海澜之家在全国5000家门店部署5G-A无源标签后,商品盘点效率从人工4小时缩短至AI自动10分钟,库存准确率提升至99.9%;通过分析顾客试衣数据,动态调整货架陈列,试点门店销售额增长15%。
物流追踪:京东物流在东莞亚洲一号仓库采用5G-A无源托盘,实时监测货物位置、温度与湿度,分拣错误率从0.3%降至0.02%。
技术挑战:从“可用”到“可靠”的跨越
尽管通感一体与无源物联网前景广阔,但仍需突破三大瓶颈:
干扰管理:通感一体基站需在通信与感知频段间动态切换,避免信号冲突。华为在青岛完成的5G-A三载波聚合测试显示,通过AI算法优化频谱分配,感知准确率可从85%提升至97%。
能量采集效率:无源标签在室内或阴天环境下能量不足,导致数据传输中断。OPPO研发的“光能增强涂层”可将标签充电效率提升40%,支持-20℃至60℃宽温域工作。
标准统一:目前通感一体与无源物联网存在多家协议并存问题。移动牵头制定的《5G-A通感一体设备技术要求》已进入报批阶段,预计2026年实现跨厂商互联互通。
未来展望:6G时代的“铺路石”
作为5G向6G演进的关键阶段,5G-A正在验证太赫兹通信、AI原生网络等6G核心技术。例如,中兴通讯在南京完成的5G-A太赫兹原型机测试,实现140GHz频段下400Gbps传输速率,为6G超高速率需求提供技术储备。业内预计,到2027年,国内5G-A连接数将突破5亿,通感一体与无源物联网市场规模分别达800亿与1200亿,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增长极。
版权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人工智能资讯网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人工智能资讯网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